各位家長們還記得孩子們被假期作業支配的恐懼嗎?
孩子們在假期似乎統一了行為模式:放假期間每天都在放飛自我,等到開學前幾天開始瘋狂補作業,通宵“趕工”更是不在話下……
縱然爸媽磨破了嘴皮,孩子們也是無動于衷,下個假期繼續重蹈覆轍。這不禁令許多家長們疑惑:為什么孩子總愛把作業堆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做?
其實無非就是兩個字
——懶惰
日本著名腦神經科學家菅原道仁在《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》一書里說:“懶惰”是大腦的天性。誰都希望啥都不用干,躺在家里過逍遙自在的快樂生活。但是,為什么有的孩子就那么勤奮,對學習知識充滿著動力?
這就和我們大腦中的一種神經物質有關
——多巴胺
● 快樂的源泉:多巴胺
一聽這個晦澀的專業詞匯,許多人難免忍不住想要左上角退出。誒~先別走呀~其實多巴胺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請看下圖:
看到這些誘人的美食,是不是感覺瞬間饞涎欲滴, 食欲大增,一股快樂的感覺涌上心頭?
這股快樂的感覺其實就來自于大腦中分泌的多巴胺,它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,用來傳導興奮和開心的信息。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,比如,當我們聽到笑話或是吃到美食,大腦就會隨即分泌多巴胺,激發愉悅感和滿足感,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產生快樂情緒的原因。
● 多巴胺和學習動力有什么關系?
科學研究表明: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克服困難時,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。就像孩子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了好成績,特別開心地告訴家長。因為多巴胺會讓人產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感。
在學習的道路上,每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會經歷挫折:考試失敗啦、題目太難啦、學不進去啦……
這時,多巴胺就要上場了,它就像是維持學習動力的起搏器,負責及時向孩子的大腦輸送“正能量”,彌補因挫敗感而流失的學習動力,正所謂:“起搏,起搏,奮起拼搏”;
反之,如果多巴胺分泌不足,那孩子在學習中就可能無法獲得充足的快樂。這樣一來,學習就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,那么大腦就會本能地回避學習。漸漸地,孩子會變得懶惰、不愛學習、沒有主觀能動性。
既然多巴胺對于學習這么重要的話,那我們有沒有什么可以維持多巴胺正常分泌的方法呢?
當然有!那就是多巴胺控制法!
多巴胺控制法“三步走”Get√
日本著名腦神經科學家菅原道仁提出的多巴胺控制法,以三步驟為一個周期,反復循環,將多巴胺控制法轉化為習慣。
第一步:
自我暗示
顧名思義,自我暗示就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,進行自我刺激,相信自己能獲得成功。
在孩子遇到學業上的挫折上時,家長們可以試著鼓勵孩子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。
“媽媽相信你,你一定可以做到的!”
“今早起床第一句,先給自己打個氣!”
雖然聽起來“雞湯味”十足,但是不得不承認,父母的鼓勵,確實會對孩子的心理上產生極大的積極影響,讓自我暗示的效果更佳。
越是放松的狀態,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。此外,通過使用“聽覺”,用耳朵感受語言,可以將語言深深地刻在腦海里。當采取行動時,請告訴自己這很簡單。如此一來,事情或許就真的變簡單了。
第二步:
將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小目標
為了自由控制多巴胺的分泌,神經心理學家朱迪·威利斯建議將大目標細分為階段性的小目標。小目標相對容易達成,這樣一來就容易維持多巴胺的分泌,保持愉悅的體驗。最后,由小及大,促進學習積極性的提高,從而一步步達成大目標。
面對開頭提到的暑假作業問題,建議家長們著重培養孩子做事的計劃性??梢詭椭⒆又贫恐芡瓿捎媱?,一天完成一部分的作業量,既不會讓孩子產生作業太多的厭煩情緒,也能循序漸進地復習知識,避免了開學前夕熬夜補作業的痛苦。
第三步:
促進多巴胺分泌
研究表明: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士兵聽到槍聲后,體內的多巴胺水平急劇上升。當大腦察覺“可能發生大事件”時,無論事件好壞,為了保護自己必須馬上行動起來。因此,我們變得干勁十足。換言之,只要能成功營造類似狀態,就可以控制“干勁”。
作為父母,我們可以帶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來保持這種“干勁”。例如:
享受運動
步行或散步、瑜伽等,輕度運動等
專注興趣
閱讀、手工制作、手工藝、樂器演奏、攝影等
挑戰新鮮事物
帶孩子去旅游,接觸未知事物,挖掘潛在能力,開拓眼界
人類的大腦是個精密的儀器,充滿著許多未解之謎。有時,孩子學習不主動,不是因為自身能力的限制,而是大腦中的多巴胺在“搗亂”。因此,不如嘗試一下多巴胺控制法,幫助孩子化被動為主動,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!
參考資料: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55876501154670669&wfr=spider&for=pc
DeepMind哈佛驚人發現!大腦中竟存在分布強化學習,靠多巴胺驅動
《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》,菅原道仁,2019.7